光緒和珍妃的愛情悲劇

         外力介入的婚姻,悲劇收場者居多。別有目的的婚姻,同床異夢是必然。

光緒皇帝和珍妃,與一般才子佳人的故事不同,裡頭摻雜太多政治鬥爭的戲碼。對立的勢力集團,藉著愛情和婚姻,相互角力。有情人終歸於悲劇一場,繾綣情愛還諸夢幻泡影。

        光緒皇帝十六歲那年,已經是風華英挺的成年人了,慈禧太后再以皇帝年幼為由,繼續垂簾聽政,說不過去。她宣布歸政,政務回歸皇帝。然而權力的美好,豈可輕易放棄,一些善於揣摩上意的朝臣,便以國家需要太后之類的說詞,請太后繼續為國貢獻心力。慈禧太后責無旁貸,順應民意,於是出現了「訓政」這個奇怪的制度,太后掌權依舊,連原先的「垂簾」也不必了。

        為了方便掌控,慈禧太后還得在光緒身邊布置耳目,誰最適合?莫過皇后。慈禧對立皇后一事早有設計,早在光緒七歲時,她就未雨綢繆,相中了她弟弟的女兒靜芬,現在光緒適婚年齡到了,理所當然,便得娶靜芬姑娘。此事由太后一手安排,沒有光緒插嘴的餘地。

        論輩分,靜芬大三歲,是光緒的表姐,兩人從小玩在一起,據說,光緒一直不太喜歡靜芬。如今,被迫和她成婚,日久不生情,婚後對皇后相敬如「冰」,形同陌路,除了公開儀式活動之外,兩人從不交談。皇后不堪冷落,依附太后,想藉著太后的威權,改善和光緒的關係,不料弄巧成拙,更增添光緒的反感。

        光緒皇帝心別有所屬,他看上珍妃,和靜芬同時入宮,比光緒小五歲的女子。

        珍妃精通文史,聰明美麗,進宮初期常陪伴在慈禧身邊,耳濡目染,也對政事頗有興趣,光緒和她不僅情投意合,連談起政治,彼此意見也不謀而合。

        光緒皇帝對皇后和珍妃的態度,從「承幸簿」的紀錄就可得知。

        承幸簿,說得白一點,就是皇帝和后妃的行房紀錄,由太監逐日記載皇帝召幸各后妃,或皇帝前往各后妃居所的日期和進出時間。做什麼用?后妃有孕後,對照本子,算算日子,確定是不是「龍種」。

        查閱光緒的承幸簿,很少和皇后有關。多的是和珍妃,幾乎每夜都和珍妃在一起,白天也和珍妃有說有笑,並且共同批閱公文。別說這種情愛將帶給珍妃多大的危難,光緒連自己身處危境都不見得敏感的察覺。

        戊戌政變後,光緒被軟禁在一個叫瀛台的小島,島上有十餘宮室,四面環水,一面設有橋板可供進出,但平時抽開不使用。太監李蓮英負責監守。每早瀛台的橋板都會拉下來,迎接光緒上早朝,和慈禧並坐接受群臣朝拜。光緒一言不發,只是呆坐著,一切活動都看太后的。早朝後,光緒又回到四面環水的瀛台,像名囚犯。

        光緒好歹每早還能活動筋骨,珍妃呢?事變後被毒打一頓,囚禁在瀛台另一處,飯菜從檻下遞送。光緒在好心的太監掩護下,曾幾度來到珍妃的囚室,和珍妃傾訴衷曲,相對垂淚,此外,便是無盡的相思和窩囊。

        兩年後,光緒三十歲,八國聯軍進攻北京,刀槍不入的義和團不住洋槍洋砲,皇室出逃。光緒皇帝自願留在北京,和洋人談判。慈禧不笨,她要把光緒皇帝緊緊控制在身邊,因而強令光緒跟著走,還下令把珍妃扔進井裡。二十五歲的珍妃,就這樣魂恨離天,成為權力鬥爭下的祭品。

        八年後,光緒皇帝死了,(1908年)讓光緒當了一輩子傀儡皇帝的慈禧則在第二天跟著過世,未代皇帝溥儀繼位。再三年(1911年),民國成立,大清王朝結束。

        也許有人會說,光緒愛珍妃,就該離開她,別讓她捲進災難的漩渦。但慈禧太后表面的態度,和內心的想法以及作為,並不一致,世局多變,光緒恐怕也沒料到他和珍妃的下場會是如此悽慘。運謀用術,在慈禧面前,光緒是小兒科。